返回

首页 > 党群中心 > 学习中心

金道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30 09:32:23 |   作者: 学习中心

  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叉车等工业车辆变速箱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制造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制造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345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3453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

  作为叉车的配套关键零部件,我国叉车变速箱行业随下游叉车工业的起步而开始发展。因叉车变速箱研发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且国内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叉车变速箱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道路,通过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的路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消化创新。随着我们国家基础工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叉车行业规模不断扩张,叉车变速箱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我国叉车变速箱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尽管在高端叉车用变速箱领域仍与国外厂商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我国叉车变速箱企业已具备较强的规模和技术实力,依托本土叉车整机厂商,逐步与全球变速箱供应商开展竞争。

  随着国内外经济稳步复苏,中国工业4.0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地,极大程度地推动我们国家制造业整体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叉车下业需求较为分散,普遍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如制造业、物流搬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出租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整体上升的趋势,也带动了中国叉车行业市场规模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市场对叉车变速箱的需求也日渐增长。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叉车销量已达到80.02万台,近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3.16%;202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百万台,达到历史性的109.94万台。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联盟公布的2021年全球工业车辆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叉车销售量创纪录的达到234.06万辆,同比大增42.93%。2022年受经济下行、国际局势及原材料等因素影响,中国工业车辆全年度总销量虽略有下滑,但仍就保持在100万台以上,销售总数为104.79万辆。2023年我国叉车销量再创新高达117.38万台,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叉车产业的成长主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国家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动力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叉车市场销量有望实现持续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A、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驱动叉车需求量开始上涨,国内叉车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B、以物流仓储为代表的下游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进而拉动叉车需求景气;C、行业技术一直在升级,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带动叉车更新换代的需求;D、叉车常规使用的寿命有限,存量叉车在一定周期内带来更替需求;E、人力成本上升,“机器换人”趋势显著,电动化趋势将成为未来叉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伴随着叉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叉车变速箱行业仍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2016年3月,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授权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开发锂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的叉车”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发的创新产品,规划指出“工程机械行业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产业之一”。

  2021年7月,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授权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工程机械产业现代化;全方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努力实现工程机械产业高端化”。

  由上可见,工程机械及其核心基础零部件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商在居民消费中的地位不断的提高,电商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加。同时,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与信息化部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物流高水平发展促进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物流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背景下,叉车作为重要的物料搬运设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叉车属于物料搬运机械,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叉车市场景气程度的波动受下游单个行业的影响比较小,而是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紧密相关,不有着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叉车变速箱的需求长久来看主要与下游叉车行业的扩产和产品换代需求有关。下游叉车行业的扩产需求和产品更新换代需求与叉车下业的行业周期和投资情况有关。由于叉车行业下游众多,行业周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叉车变速箱来说,周期性特征不明显。但客户采购受其年度经营计划、资本预算、采购计划、年度预算以及春节因素等影响,结合公司获得客户订单数量取决于自身整体的生产制造利用率水平及服务能力,月度、季度采购会存在一定波动。除此以外,无其他明显周期性、季节性特性。

  公司深耕叉车变速箱行业多年,产品品类齐全、质量放心可靠,是我国首批进入叉车变速箱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打入国际知名叉车厂供应链的公司。公司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和浙江省地方税务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精品制造、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注重对核心技术的培育。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可以依据产品性能和装配要求做正向研发,并不断按照主机厂的最新要求做持续优化和改进,积极解决客户在新产品研发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公司已全面掌握各类叉车变速箱、主减速器、驱动桥、桥箱一体等基本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效授权专利为95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外观专利14项,已被认定为“绍兴市专利示范企业”。公司“YQX系列叉车液力传动变速箱”、“JDS系列叉车机械变速箱”、“HDCS系列电瓶叉车变速箱”等多项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凭借多年来优秀的研发能力、优质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上的支持及全面的售后服务,公司已成为叉车变速箱行业内,处于领头羊的企业。

  (三)公司自身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和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新旧产业融合情况

  公司深耕于工程机械变速箱领域,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创新驱动”理念,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公司围绕叉车变速箱已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噪音分析与控制技术(NVH)、齿轮优化设计技术、电液控制技术(TCU)、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另一方面,公司已形成了核心突出、品类完善的变速装置及其零配件产品结构体系,其中,核心产品涵盖了机械传动、液力传动、电力传动的全技术路径,产品体系包含变速箱、主减速器、桥箱、转向器、其他零配件等全部件模块。

  公司紧跟叉车行业发展趋势,将自主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统一。为顺应叉车行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在内燃叉车领域,公司大力开拓液力传动变速箱产品,通过工艺技术改进,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和维修难度,并深度参与下游客户在叉车整机降噪、节能等新维度上的研发活动。为顺应新能源替代的发展趋势,在电动叉车领域,公司较早地开展了布局,及时开发出具有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能源电动叉车变速箱,在建立先发优势的同时,持续与国内外知名叉车企业开展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合作。

  综上,依托高效的自主创新机制,公司已形成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和完善的产品结构体系,公司的创新活动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紧密贴合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和浙江省地方税务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精品制造、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授权专利为95项,被认定为“绍兴市专利示范企业”。公司“YQX系列叉车液力传动变速箱”、“JDS系列叉车机械变速箱”、“HDCS系列电瓶叉车变速箱”等多项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公司以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贴合客户需求为目标,与下游叉车整机厂保持了长期、深度的研发合作,形成了优良的协同开发模式。第一,基于自身市场影响力以及有效的客户沟通渠道,公司紧密跟踪客户在整机新品上的设计思路及技术指标,与客户共同就配套的变速箱产品需求进行评估;第二,依托丰富的技术积淀和专业的研发团队,公司及时组织资源投入研发工作,并将客户的技术理念运用至产品开发过程,与客户分享研发进展,根据客户反馈来动态调整研发计划;第三,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得到众多一线叉车主机厂商的产品测试数据和研发交流经验,在协同开发的过程中积淀核心技术体系,保持自身的创新活力。

  新能源叉车具有零排放、低成本、低噪音的优势,符合当今全球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叉车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在了各类工业生产和物流场景中,成为叉车销量的主要构成类别;2021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叉车销量占叉车总销量的比例均超过60%。我国也已相继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扶持政策,在电池价格持续走低、环保要求愈加严格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国内新能源叉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2023年年我国电动叉车销量为79.66万台,较上年增长18.05%,占叉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67.87%。2019年以来,国内叉车行业两大龙头企业杭叉集团603298)与安徽合力600761)均纷纷加码新能源叉车领域。

  公司紧抓新能源叉车这一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较早地开展产业布局,投入电动叉车变速箱的研发工作,及时生产出具有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各类电动叉车变速箱产品已实现销量8.34万台,相关产品获得了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

  此外,为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实现进口变速箱的国产替代,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入“新能源物流传动机械及液力传动变速箱建设项目”,公司购置智能制造、关键生产设备及辅助公用配套设备,新建年产8万套新能源电动叉车驱动单元生产线,继续推进新能源物流传动机械专用变速装置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精益化生产。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叉车等工业车辆变速装置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齐全,是产品线最为丰富的少数叉车传动装置企业之一,也是能提供工业车辆传动系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深耕叉车变速箱行业多年,经过多年潜心发展逐步成为了叉车变速箱细分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围绕叉车变速箱产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拓展服务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在产品定制开发、售后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整合创新,确立了全面竞争优势,为全球范围内的叉车主机厂等工业车辆制造商提供定制化、半定制化的各类变速箱产品,其中机械传动变速箱、液力传动变速箱、电动叉车变速箱、湿式驱动桥、桥箱一体、主减速器为公司的主要产品。同时,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发展趋势,依托自身设计开发、生产工艺的技术基础与积累,公司持续推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高端新品,如为杭叉集团部分新能源车型所配套的高压锂电叉车变速箱已小批量产,为克拉克配套的高端内燃变速箱、湿式驱动桥也已批量生产并陆续交付。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战略实施,通过整合公司从业多年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力量,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与布局,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奠定基础,公司后续将持续关注外部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扩大核心竞争优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根据自身多年经营管理经验及行业特点,形成了完整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

  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及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原材料的采购和应用等方面建立了严格、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公司生产的变速箱产品均为定制化、半定制化产品,在接到销售合同、订单或了解到客户的生产计划后,公司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在安排生产计划与原材料的衔接中,公司通过“以销定产、以产订购”的方式,按生产需要及适度的库存组织原材料采购。

  生产上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计划,采用“以销定产、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对市场稳定的产品在销售淡季时适当做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并与销售部门定期沟通,对计划适时调整。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产品主要销售至叉车和工程机械车辆的整车生产厂商,是客户的一级配套供应商。公司设立营销部门统一负责营销工作,主要负责:客户市场拓展与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用途、经营模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叉车变速箱产品主要搭载于内燃、电动叉车,所配套的主要企业均为行业内知名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培育,公司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并且成为互相依赖的战略伙伴。公司主要客户在技术、规模、资金、品牌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财务状况稳健,具备较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优质的客户群体有效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与各系列品牌客户合作过程中广泛吸收并积累了不同车型的配套经验,提升了公司的发展潜力。

  公司在紧密配合主整车厂的过程中,不断按照其最新要求持续优化和改进,进一步增强了变速箱在多种叉车系统中的使用性能,将诸多知名叉车厂商传动系统开发的技术理念和先进工艺方法等运用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过程中,始终能紧跟前沿的技术与先进的工艺。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叉车变速箱行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自主培养与挖掘,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聘用、培训和激励机制保障团队稳定。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支由行业内资深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等高级专业人才领衔的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团结合作的研发团队,叉车齿轮工艺设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品质管理能力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叉车变速箱领域,积累了丰富生产制造经验。一方面,公司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针对公司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通过各类工装夹具自主设计、开发及持续改进,产线排布优化,实现局部自动化,降低了人工差错率,全面提升了柔性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依照国际知名叉车主机厂对合格供应商要求,建立了高标准的生产车间。通过德国自动数控加工中心等国际先进加工设备的引进,有效提升了齿轮等核心部件的整体精度、内在质量、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使得表面硬度、耐磨性、抗冲击性能力方面达到了行业内领先水平。此外,公司通过投入先进的检测试验设备,对生产流程中的各道工序进行监测和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公司对精加工、热处理、总成装配等核心工序进行自主完成,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有效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引进了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建立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团队、高效精益的管理理念,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

  叉车变速箱由于专业性较强,需要较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形成了比较强的进入壁垒,后来的公司很难进入该市场,先进入的公司在产品质量优良的基础上也较为容易获取后续订单,公司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先发优势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公司下游主要应用于叉车行业,由于叉车行业本身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客观上均形成了市场份额较为集中的特点,其中国内市场更为明显,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合计占据了国内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合并口径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公司年度销售总额比重为79.11%。

  在叉车变速箱领域,国际厂商起步较早、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知名度高,在高端叉车变速箱领域一直保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我国叉车行业的持续发展,下游客户对叉车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将可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虽然公司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与国际厂商竞争的实力,但在行业前沿技术与品牌知名度方面的积累,客观上仍需要时间。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基本持平,公司的主要产品液力传动变速箱、电动叉车变速箱、机械传动变速箱、湿式驱动桥等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全球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新能源行业的刺激政策,包括欧洲提出的《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总体来看,各种鼓励政策推动了新能源叉车的需求,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欧美和日本的大多数工业车辆都装备了自动变速器,国内少数工业车辆企业也开始推出了高端的自动换挡机型。实现自动化,追求更高效、更快速、更可靠的工作性能,已成为新一代工业车辆变速箱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不断发展,叉车行业规模不断扩张,叉车变速箱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层次丰富、圈层交错共振的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也有着对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强烈需求;伴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叉车整机制造企业也在持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变速箱供应商需要支持整机厂向着附加值更高的方向发展和竞争,国内对高端液力传动变速箱和电动叉车变速箱的需求已形成一种趋势。

  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高强度投入。公司作为叉车变速箱制造的领先企业,紧紧把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巩固公司核心产品及其服务的优势竞争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持续的进步,已获得诸多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已在这一细分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随着公司拓展全球市场的有序进行,凭借可靠的品质、强有力的研发支持、完善的售后服务,依托国内供应链的天然优势,公司逐步获得更多海外客户的青睐。

  公司始终秉持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在核心管理团队方面,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等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行业十几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且均在公司服务多年,核心管理团队稳定,通过长期深耕制造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稳健高效的公司管理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市场变化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对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等经营问题进行合理决策并有效实施。公司对技术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日常经营管理精益求精,追求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不断强化成本控制,树立公司在行业中卓越、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技术优势一直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构建定位清晰、并行有序的职业发展通道,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与任用工作,构建符合公司发展需求的薪酬福利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打造公平、竞争、奋斗的企业文化。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同时,公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引入行业高端人才从事行业前瞻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执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与关键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公司将持续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营造宽松的创新机制。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效授权专利为95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外观专利14项。上述专利为公司自主研发成果,通过加快在公司相关产品上应用,使公司技术创新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并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齿轮加工技术:公司在齿轮加工技术方面已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与广泛的交流合作,公司对相关技术、工艺等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沉淀,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文件与工艺标准。公司对齿轮加工产品的工艺进行标准化管理,针对不同的齿轮技术要求制定不同的齿轮工艺路线和加工特点,达到了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等要求。公司齿轮加工的核心技术已经过市场充分的验证,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

  产品的噪音控制技术:在齿轮噪音控制上,从齿轮的齿形和齿向方面入手,通过不断的试验比对与软件模拟,形成了齿轮在不同模态下的设计和加工要求规范,并且从齿轮设计、加工工艺和客户需求等多维度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标准和加工技术,并最终应用到产品当中。

  产品测试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产品试验室,对各类产品开展多种性能检测和疲劳测试。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及不同车型的特定工况,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法,对产品进行全面的验证。基于对整车特点的深入理解,通过丰富的验证对比,建立试验数据库,进而对测试标准进行不断优化和规范,形成了准确、可靠的产品测试流程与标准。

  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公司在研发的分析和试验验证经验的积累,已经生产过程中经验和积累,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存在纠纷。上述核心技术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的宏观外部环境等影响,公司克服各项困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0,760,124.36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104,209.8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9.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876,629.6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87%;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导致折旧及其他相关费用大幅提升,毛利率下降是次要因素。

  2023年,公司实现各类叉车变速箱及配件销售收入62,747.8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为96.42%。报告期内,公司在坚持多品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重点发展公司优势产品,如液力传动变速箱、电动叉车变速箱、湿式驱动桥等。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营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营销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市场开发上量,多方位多层次开拓市场。公司加强推进与海外客户的合作布局,以高端液力传动变速箱、湿式驱动桥、电动叉车变速箱产品为主,借助产品优势,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截至目前,公司已与凯傲集团、三菱重工、丰田、永恒力、斗山、克拉克、海斯特、现代等国际知名叉车企业开展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储备等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全年研发投入2,967.6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56%,新授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授权专利达95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

  我国叉车变速箱制造业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成熟发展阶段,公司是国内少数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厂商,同时也是国内领先的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的下游产业系叉车行业,这一产业与国民生活诸多行业息息相关;制造业是国家一贯支持的产业,对国家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工信部在《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工程机械产业现代化;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努力实现工程机械产业高端化;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构建工程机械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互联网+与工程机械产业的融合,推进行业数字化发展;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努力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综上,公司所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未来将坚持践行“全球领先的传动专家”的发展愿景,以“创新驱动,服务客户”为经营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结合技术积淀及资源优势,不断夯实现有产品结构并持续优化升级,加强该领域内新技术的研究探索并做好相关技术储备。

  (1)坚持创新、高效发展模式。不断升级和优化现有产品结构,继续做大做精高端内燃叉车变速箱、湿式驱动桥、电动叉车变速箱等核心产品,在保证产能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积极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重点加速推进两电合一、三电合一等产品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落地。依靠现有技术积累与储备,有侧重的发展工程物理运动装置业务,主要考虑以替代进口等高附加值方向为主。

  (2)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战略,以公司良好的技术积淀为基础,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强化服务能力、提升产品品质等措施相结合,争取未来几年内进入海外客户的核心供应商体系。

  (3)努力提升募投项目产能释放与效益转化,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管理水平,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与长效激励机制并行,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骨干人才队伍,为公司长远发展积蓄动能。

  (5)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专家等机构、人士的产学研融合。依托公司现有浙江省企业研发中心、绍兴市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全过程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研发和创新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公司主要客户为下游叉车整车厂商,包括杭叉集团、柳工000528)、江淮银联、三菱重工、克拉克等。在2023年,公司前五名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9.11%,其中,对第一大客户杭叉集团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52%,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由于公司下游叉车整车制造厂商的主要经营者较为集中,目前,国内叉车市场已形成了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的双寡头行业格局,2023年两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44%,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亦超过77%,客观上导致了叉车关键零配件供应商的客户集中情况。若:(1)叉车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国内叉车市场整体销售规模增速下滑甚至销量下降,使得杭叉集团业务增速放缓乃至下滑;(2)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客户杭叉集团在叉车行业的竞争力下降,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动使得市场份额降低甚至出现经营业务停滞的情形;(3)公司未来产品质量或综合服务能力无法达到杭叉集团的要求,或公司市场开发策略不符合市场变化或不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上述情形将导致发行人来自主要客户杭叉集团采购订单流失的情形,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依托自身领先的研发设计能力,在逐步积累叉车变速箱研发制造所需的核心技术、规模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及标准化业务流程、生产流程和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后,持续推进自动化生产、柔性生产线快速调整,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通过持续技术革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服务更多优质的海内外客户,拓展更为广阔的客户群体。

  当前,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国内的叉车整车制造厂商,且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在海外市场的潜力尚未释放。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公司销售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公司正在争取进入更多国际知名叉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公司目前已展开了与丰田、三菱重工、斗山、凯傲集团、永恒力、克拉克、海斯特、现代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但由于国际客户通常定位高端,出于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技术开发配套能力、出货量和供货及时性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增加或更换上游供应商需要一定时间。同时,近几年受各种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公司与部分境外客户的合作计划也相应延期。如果下游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订单大量减少,而公司无法及时拓展新客户,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坚持深耕主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比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国内市场总体的成熟程度尚不如国外,因此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公司将持续做深做透国内市场,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大力拓展新的优质客户,争取在国内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针对海外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拓展计划,有节奏地推进海外客户发展战略,实现以局部突破促进多点增长。

  公司募集项目建成后,公司将面临资源整合、市场开拓、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新挑战,带来了管理难度的增加。未来若公司现有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快速扩张则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强化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实时调整战略规划,提高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其次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以内控为主导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规避管理风险;其三加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逐步的提升管理意识和水平,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其四加大危机管理,建立危机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公司处理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增强公司生存发展能力。

  彤程新材:光刻胶产品线取得新突破,预计多支ArF/ArFi产品将在下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导入

  中信证券:新一轮房地产需求侧政策相继出台 看好产业链运营、流转和提质环节

  彤程新材:光刻胶产品线取得新突破,预计多支ArF/ArFi产品将在下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导入

  已有5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97.01万股,占流通A股24.2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7.91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已发现中线买入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412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41.25%,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75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7.50%,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kaiyun最新APP下载
项目展示
法律法规
招标采购
中标公示

党群中心

专题专栏
活动动态
学习中心
组织建设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日常管理
开云app下载手机端

联系我们